调试之难,口罩转产企业没有料到的另一个巨坑

网络 / 2020年03月25日 14:34

品牌

       “早知道如此,我一定不会转产口罩。”章先生疲惫又无奈地表示,“4天前终于从口罩机设备厂那里等到机器,到现在还没有开动起来。耽误了之前的本业不说,接到的全是客户的退货投诉,算上投资无尘车间、高价购进的熔喷布,这次损失了几百万。”

  章先生是某医疗器械公司的负责人,公司在2月中旬与深圳某口罩机生产企业签订合同,直到3月中旬才等到设备。更让章先生烦恼是,口罩机正常投产前,必须由技术人员进行组装调试,而公司并没有储备相应的技术人员。

  眼前的口罩机,对章先生来说,已经不是“印钞机”,更像是一堆废铁。

  调试力量制约,万台口罩机瘫在车间

  资料显示,口罩机是将多层无纺布通过热压、折叠成型,废料切除,超声波焊接等工序制造出具有一定过滤性能的各种口罩。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口罩机多为全自动平面一次性口罩机,通常为一个打片本机,再根据耳带点焊机的数量分为一拖一、一拖二、一拖三等不同类型。

  口罩设备不是单台的机器,它需要多台机器的配合完成各种不同的工序。正因为如此,口罩机从生产厂家组装测试完成后,必须由口罩生产企业经过安装粗调后才能顺利投产,再通过细调才能不断提速,增加产能。对于很多购买口罩机的企业来说,他们对设备也是一知半解,加之没有对应经验的调试员,好不容易买回来的设备很多时候只能瘫着。

  某口罩机企业的负责人李显(化名)表示,一台口罩机涉及1000多个零部件、配料,大部分需要再加工。由于零部件众多,口罩又是软性材料,稳定性差,设备组装完后,还有很多技术参数需要调整,要调整到最优的状态,使得故障率低、速度快、良品率高,这就是一个门槛。

  对转产口罩机的企业来说,调机工人是制约口罩机产能的关键。所谓“三分做,七分调”,普通工人先按图纸把供应商送来的定制物料组装,再由技术工人调试,确保能正常作料即为合格品。由于设备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导致零部件松动,口罩生产的速率、良品率等核心性能也必须经过口罩生产企业的日常调试与维护才能实现,调机工人自然而然成为制约口罩生产企业顺利投产的关键。

  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绝大部分口罩生产企业都是临时仓促转产,并没有将调试问题考虑在内。即便是专业的口罩机设备制造商,交付给企业的机器,也需要5-7天的调试期。目前,调试维护已成为口罩生产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华南地区,就有超过10000台口罩生产线还没有完成调试投产,瘫痪在车间。

  近期,东莞某口罩机专业设备制造商就频接到调机要求,据该公司工作人员透露,“由于每家客户设备不同,半途接手调试机器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考虑到我们自身生产实际,很难满足大家的需求。”

  “口罩生意当时那么火,只要听说哪里有产口罩机,合同都没有签就打定金过去了,哪能想到还有调试这些问题”,章先生表示。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2020年以来,我国经营范围新增“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关键词的企业高达上万家。

  单机调试费用30万,掮客铤而走险

  有媒体报道,调机工人现在十分“抢手”。“3万元找一个今晚可以去XXXX的口罩机调试师傅,调试完成大概3天左右,越快越好,介绍有介绍费。”在朋友圈及一些行业群中,时不时就能见到这样“高价求助”信息。

  正常来说,口罩机调试师的工资为每月五千到一万,现在一个稍微有经验的技工市场价为二万到三万,最疯狂的时候,甚至有人开出每月十万的天价。

  小叶(化名)今年28岁,从事口罩机调试已经有6年的时间,在行业内算是半个专家了。据小叶介绍,目前他已经被熟人介绍到上海一家转产企业做顾问。

  小叶在去上海前,已经和老板谈好每月八万的酬劳,这是他以前工资的10倍。另外,老板还会介绍他去其他公司调试设备,钱另外再计。“现在干一个月相当于我一年的工资,也算是摊上好事了。”

  目前,小叶已经成功给到三家公司调试好机器,预计拿到手的工资有20万,“虽然有的人会觉得我拿挺多的,但实际上,每家企业自己拼凑的设备千奇百怪,专业的老师傅也不见得能搞定,我也是趁着这次疫情混口饭吃。”

  据了解,由于市场上积压待调试的机器越来越多,甚至于有厂家已经开出30万元/台的天价调试费。

  口罩机调试的报酬如此之高,加之技师资源又十分紧缺,业内不少人为了牟取其中暴利做起了掮客生意,想趁机赚上一笔。 

  企业花式自救,专家呼吁产品标准化升级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正取得明显成效,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处已呈蔓延态势。口罩作为防控必备物资,国内短缺情况暂时缓解后,却在全球范围内宣布告急。

  一面是迫切的市场需求,一面是无法开动的口罩机。无论是口罩机制造企业,还是口罩生产企业,都开始着手解决“调试”这一产业链难题。

  口罩生产企业为了尽快投产,招式用尽。据悉,某口罩厂为了解决调试难题,不得已聘请手机维修工、汽车修理工上阵。显然,口罩机既不是精密电子仪器,也不是标准化程度很高的汽车零部件,设备始终未能调试成功。

  李显所在公司想出了两个办法:第一,去找生产口罩的工厂,让口罩厂的调机师傅想办法过来“支援”他们,抑或是和他们共用,这点问题不大,毕竟工艺相似;第二,“以老带新”,让师傅带徒弟先顶上,徒弟边学边做。

  广州一口罩机制造企业和客户达成共识,出货前,客户要自己先找到适合的调机工人;出货后,公司的销售、调机工人及客户的调机工人会建一个沟通群,分享调机方法,做好售后。

  深圳诺峰光电在其对外公布的售后政策里表明,企业已开放车间做现场培训,帮助客户快速培训出一支调试技术团队。另外,诺峰光电还开放了24小时售后客服专线,公司技术人员远程协助指导客户解决问题。

  此外,还有企业专门开起了“口罩机调机师傅培训班”,例如2月初转产口罩机的拓斯达,此前就面向国内免费招生,学生需要在东莞接受为期7到15天的培训,熟练后即可推荐给公司的VIP客户服务。

  业内专家认为,口罩产业链上下游都应该保持冷静,理性看待问题。调试难题归根结底,是口罩机产品标准化程度不够高,以及转产企业自身调试人员不足的问题。

  专家呼吁,口罩转产企业需要建立一支能完成口罩机日常调试及维护的技术队伍,以此保障快速投产。设备制造商通过培训、技术输出等方式帮助客户实现投产的同时,应该尽快完成产品的标准化升级,降低调试过程中的人为影响因素。

1.消费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消费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消费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消费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消费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