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雨水多,凤梨产量高,好吃还不愁卖!”盛夏七月,正是惠来凤梨上市的季节,在揭阳市惠来县葵潭镇惠来凤梨省级农业产业园核心种植示范基地,一位农户切下一块清甜多汁的凤梨,向南方农村报记者介绍起当地种植凤梨的历史。在他身后,漫山的凤梨被一箱箱装运上车,留下一阵阵甜腻的凤梨香。
百年凤梨产业 走向规模发展
凤梨又名菠萝,是岭南四大名果之一,属热带水果。惠来县全境位于北回归线以南,这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山地资源丰富,拥有生产优质凤梨的自然条件。一个世纪前,聪明的惠来人就从台湾带回了第一批凤梨种苗。
很快,在大南山麓的葵潭镇等地,家家户户都种上了凤梨。惠来产出的凤梨品质优良,逐渐发展成当地小有名气的农特产品,种植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农户分散经营带来的品质参差不齐、收购价低、丰产不丰收等问题却严重限制了凤梨产业的发展。
为加快提升惠来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做大做强区域特色农业产业,2018年惠来县委县政府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广东壹加捌现代高新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壹加捌公司”)投资创建惠来县凤梨产业园,带领惠来凤梨产业走向规模化。
在当地政府、壹加捌公司等多方近些年的不断努力下,惠来县凤梨产业园于2021年被认定为“省级特色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惠来凤梨产业规模越做越大,品牌越做越响。惠来凤梨品质提升了,价格提高了,销路也打通了。广大惠来农户搭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好果卖出好价 四年翻了五倍
据了解,2018年之前,惠来凤梨的田头批量采购价不到1元/斤,产业园投建后,采购价逐年提升,今年已经超过5.8元/斤,翻了将近5倍。
惠来是如何做到的?价格高不高,首先看品质。惠来具有悠久的凤梨种植经验,主要的种植品种是100年前引进的“卡因”系凤梨。经过多年的本地驯化和优化,惠来培育出了现在的“惠农1号”自主品牌。新品种清香多汁、口感蜜甜、肉质软糯可口,无需浸泡盐水,可直接食用,深得消费者喜爱。壹加捌公司还积极与有关科研机构合作培育自己的凤梨优质新品种“惠来号”系列,发展高品质凤梨产业。
品种有优势,种植方式也讲究。壹加捌公司坚持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发展绿色经济,采取施用农家肥和有机肥,并用山泉水灌溉,确保了惠来凤梨的品质和口感。惠来“高山生态凤梨”的名头更是全国闻名。
价格高了,种植户的收入也增加了。据了解,惠来凤梨产业园计划总投资6亿多元,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合作模式让农户充分参与和受益——吸引村内劳动力就近就业,劳务用工达2万人次以上,每人每天工资不低于200元;与农户签订农产品保价购销合同,平衡市场价格波动稳定农户收入;让农户以土地入股参与产业园建设,享受分红。据介绍,产业园建成后,凤梨种植总规模将达到7.2万亩,年产量超过14万吨,年产值约6亿元,辐射带动周边1.5万户农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农户收入将高于本地平均水平20%左右。
“云端”打响品牌 三产融合发展
在产业园创建过程中,当地政府和壹加捌公司通过“云端”发力等方式不断拓宽销路,实现了惠来凤梨的产销两旺。
2020年7月18日,由惠来县人民政府、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和壹加捌集团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惠来凤梨网络节暨名特优新农产品云展会”在惠来县凤梨产业园隆重举行。
该项活动联合央视、新华网、南方+等多家主流媒体平台,进一步打响了“惠来凤梨”品牌,不少采购慕名前来采购,推动凤梨收购价格提升超3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成为中国凤梨产业的盛会。
据统计,直播当天吸引4万多个采购商在线观看,达成30万多斤的采购意向,总价值约100万元。
惠来县委县政府通过举办“鲍鱼网络节”“凤梨网络节”,首创了“网络节+云展会”模式,为创建广东线上农产品交易会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惠来模式”。创新提出并成功举办2021、2022中国“惠来五宝”(鲍鱼、凤梨、荔枝、隆江猪脚、鱼丸)国际网络节+云展会,成效显著。
惠来持续推进广东农产品“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借助“云直播”“云展示”“云论坛”“云贸易”“云培训”等方式,打造升级版的县域“网络节+云展会”,并依托广东农产品“保供稳价安心”数字平台开设惠来凤梨展示和交易专区,搭建产销对接交易的平台,大大提高了凤梨销量。每年都有众多采购商就与壹加捌公司及凤梨种植大户签下订单,惠来凤梨供不应求,公司和农户增收态势喜人!
抢手的不仅只有凤梨,还有凤梨酥!壹加捌公司还开发出了“凤来宝”凤梨酥等特色凤梨加工产品,实现了一产联动二产发展。据了解,惠来凤梨产业园按照生产、加工、科技、流通、休闲旅游深度融合的全产业链布局思路,将形成趣味凤梨休闲农业区、粤东农产品流通集散中心、凤梨科技创新中心、凤梨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凤梨精深加工基地、凤梨仓储物流配送基地的布局,构建三产融合发展体系。
惠来百年凤梨产业在当地政府、壹加捌公司和勤劳的农户等共同努力下,正快速发展壮大,成为新时代富民兴村的特色产业。
【记者】李国华
【图片】受访者提供
【来源】南方农村报